清明前的清晨,冷风还是直往脖子里钻,但向阳的坡地上各种野菜正在疯长,仿佛是在赴一场春天的约会,这是大自然赐于我们的最好食物。小铲子贴着草根轻轻一划,便有一簇白蒿落入手中,灰绿的绒毛沾满晨春天的气息,清香掺在春风里,在田野间飘扬。除了白蒿,野地里还有蛤蟆草、苦菜和荠菜,俗话说,三月三,荠菜赛灵丹。老辈人总说这草木是上苍的偏方,白蒿清肝明目,蛤蟆草利湿消肿,苦菜清热解毒。回家路上,杏花簌簌落在衣襟,我忽然明白为何古人要在清明踏青——那些蛰伏在草叶里的生机,原是能顺着指尖爬上心尖的。
厨房里蒸汽氤氲。白蒿在沸水里打个滚,苦味便化作一缕青烟,整个厨房都是山野的味道。蒸笼里的白蒿裹着面粉,是自然与纯净的完美结合,出锅时配上蒜醋,恍惚又见溪畔野花摇曳。白蒿也可包饺子,剁碎的蒿尖与五花肉相拥,青白相间的褶皱里,藏着整个春天的密码。
暮色漫进窗棂时,瓷盘里盛着时令野蔬。白蒿煎蛋边缘焦脆如春卷,蒸的白蒿松软似云絮,翡翠色馅的饺子叠在盘里,恍惚是采回的半溪春水,咬破面皮的刹那,清苦与甘鲜在齿间流转。
这般的春日盛宴,何需琥珀杯盛葡萄酿。草木有本心,从来知时节。
(撰稿:刘啟义;编辑:李逸凡;审稿:杨张欣)